个人简介:
马驰飞,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08试点4班优秀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校期间曾获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中国计量学院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国家奖学金2次,中国计量学院一等奖学金6次,中国计量学院二等奖学金1次,中国计量学院学科成绩优秀奖学金1次,中国计量学院课外科技活动奖学金2次。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等奖学金;
200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
浙江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浙江省大学生物理理论竞赛二等奖;
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三等奖;
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三等奖。
正文:
三年前从母校量院毕业后,似乎还没有过足“学生瘾”的我选择了读研,三年后再次回到杭州这熟悉的城市,即将开始工作。翻开自己人生的新篇章之际,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这些年来些许体会。
我比较追求完美,总是喜欢面面俱到,这让我获得了知识的广度,但同时也导致了求知的深度有待提高。本科期间参加了大部分学科或科技竞赛,这期间我规划的思路主要是:大学前两年专业知识不充足,可参加基础学科竞赛或数学建模等,这既是充实了课外生活,也对自己的课内学习有所巩固;大三以后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可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或者学院老师的一些项目,项目不同于竞赛,竞赛涉及知识的范围较大,但项目对知识有着更贴近实际的应用,对所学的理解更深刻,而且对于实际问题进行全面完整的研究,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好的锻炼。
然而看上去貌似获奖多、手握万金油的我在硕士一开始的时候就积极参与了大项目,内容也涉及到很多方面,原本以为足以胜任,但是这次这个“以为”却有些“自以为是”了。由于内容涉及广泛,而自己又习惯用各种角度对待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并没有过多的不合理,但解决问题的习惯却出现了问题。过去遇到的问题由于难度较低,一般对于其中的每个点都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解决,而后来出现的问题难度明显增大,不能再要求短时间内就解决。由此出现了心理落差,于是总有一种比较急躁的感觉,在学习中就东学一会,觉得进展小,然后西学一点,当时感觉什么都在学,但是回过头来后发现依然没有实质的进展,很难发现突破口,也总是发现不了其中的创新点。在一些挫折后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方法,对于出现的有价值但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记录下来,并随即设定一个解决问题到什么程度的目标,只有完成了这个目标以后再去解决其他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深度,当然同时不能因此放弃广度,因为广度有助于开拓视角,有时通过联想能出现一些奇思妙想的方法。当我深入学习研究发现的问题后,突然发现原本看上去毫无创新点的问题也可以发现很多值得研究的创新点,很多东西就是这样,一开始学的时候觉得没什么问题,学得越深,问题也越多,随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考研院校的选择上,我当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科院研究所,三年以后的今天,我很庆幸当年的这个决定。研究所的项目往往很多,很多研究所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保障了锻炼能力的机会多多,但是有些时候接的课题比一定是自己最感兴趣的。高校在课题选择上可能会开放一些,但由于有些学校经费不足,很多研究只能停留在仿真阶段。当然以上所述并不绝对如此,会根据不同的研究所或高校有所变化,因此在考研之前需要多查资料,多去了解。
关于硕士阶段以后的规划,在研二的时候,我经历了一次关于学业规划的巨大转变。从进入本科开始,我就开始计划读博。研二过年后就将开始转博申请和答辩,就在那年的寒假跟父母和哥哥讨论了以后,想法出现了一些转变。当时我决心转博的原因,首先是出于对科研的向往;第二方面的原因是我已经为读博准备了很久,从大学里面的专业选择,到研究生的学校选择和课题的选择,甚至直到研二上学期的时候也未曾想过将来不读博是个什么样子。但考虑再三,我否定了上面的考量依据,首先通过研究生阶段,比起抽象的理论研究,我更偏向于实际的带有工程性质的项目,而博士的重点更偏重理论,外加我所在的团队在我的课题内容范围内的技术积累并不多,因此在博士阶段要想作出有深度的研究和创新难度较大。第二,当我在一个时间做的决定,并不完全取决于我曾经付出过多少,而是取决于我将来能从这个决定获得多少,以及我还需要为这个决定付出多少,简言之就是将来做事的性价比胜过曾经的付出。第三则是从就业出发,我喜欢的技术性工作主要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中,其中事业单位有高校、研究所等,高校老师现在大多要求必须是博士(一般只有博士才能完成上课的任务),同时一般每个考评周期都有科研、论文的要求,随着海归博士的增加,目前有个趋势就是有海归留洋经历的优势会扩大,而我既不是海归,对于所做课题也很难出高层次的论文,因此转博并任职高校这条路排除。对于研究所,一般要求硕士以上,硕士作为员工完成项目,发展空间有限,博士则更多的会带学生,争取、管理和统领项目,但中科院的研究所对本科背景是有要求,即不管最高学历,本科至少是985和少数顶尖的211,其他研究所对读博期间的本科背景、论文也都有较高要求,因此转博进研究所也被排除。企业根据员工的学历委以重要性不尽相同的任务,硕士生和本科生归为一类,主要完成工程性工作,博士归为一类,主要完成理论创新与突破、市场前沿与技术研究,包括核心算法等内容,但企业对博士的需求量很小,就业难度也很大。在企业中虽然竞争比较激烈,但压力迫使自己能够更快速地提高,其工程性质的实际项目正是我所喜欢的,保质、保量地完成技术创新和实践,实在是一种乐趣,因此对我而言,最终放弃了转博,硕士毕业后就业于企业。在求职的过程中由于我的项目经历比较丰富,因此总体较为顺利,这里希望大家,平时不仅要考证、竞赛和参加项目,也要注意自己的学业成绩,很多就业后还需要大量的学习,这时公司判断一个应聘者是否值得培养就在于其学习能力,通过什么体现呢?就是在校学习成绩——竞赛项目体现的是过去的已经达到的能力,而成绩体现的则是未来能力能够达到的高度。
在这里我必须得就我们的本科背景补充下想法,这个一般事业单位看得更多,甚至作为必备条件,对已这一事实,我觉得大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第一,充分理解,本科是高等教育中唯一进行完整的体系化教育的阶段,对一个人的整个知识构架影响很大,对于个人,学校不是决定因素,但在单位未对一个人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录用一个985大学的学生更有可能胜任岗位;第二,大可不必自卑,对于个人在大学的学习,修行完全在自己,我见过很多我们学校出来的同学,能力并不逊色与985院校,到了工作岗位后,学历神马的都是浮云,能力才是真金,是金子一定会发光!其实我一直很感谢母校给我的一切,在计量的四年时间,我学会了很多技能,让我在中科大的学位课期间依然能表现得比较好,在计量有很多学习机会,就看自己能否把握住。
最近这段时间我正在作入职培训,时间不多,逢书草草,只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并不一定正确,给大家做点参考,希望有所启发就好。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因此,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只要走这条路的时候,能够注视着前方,并督促自己不断前进!